首页生活品牌 “绵碚”强强联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品牌

“绵碚”强强联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品牌



  4月29日,“绵碚”CP抛出三年“撒糖”计划,两地正式签署《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

  4月29日,“绵碚”CP抛出三年“撒糖”计划,两地正式签署《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正是国家技术交易中心运营方负责人、绵阳科技城工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爱华盼望的大事。“随着绵阳北碚携手共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易中心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丁爱华表示。
 
丁爱华的盼望,正是两地共同的新期待。而关于“绵碚”CP如何在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组团推出科教创新“王炸”。两地相关部门已有大致的方向,并将开展科教创新优势互补行动提上日程。↑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

↑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


 
开展科教创新优势互补行动,发挥优势是关键——
 
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军工科技资源可谓是“家底殷实”。
 
而北碚坐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叠加”优势,拥有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高等院校4所,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等。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绵碚”CP如何提升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未来绵碚两地开展科教创新优势互补行动的重点在协同、特点在协同。↑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视觉绵阳资料图)

↑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视觉绵阳资料图)


 
而第一个“王炸”推进创新平台共享共用,便完全契合这个重点。不久前,市科技局与重庆市北碚区就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跨区域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探索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达成的共识。
 
实际上,绵碚地区科教创新合作由来已久。双方以实现科技资源的相互开放和共享为重点,推动科教领域全面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其中,绵阳市农科院与西南大学在杂交水稻亲本交换、强优势小麦杂交种创制等方面长期保持科研合作。
 
无独有偶,各方面的科教创新合作接续不断。日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签订了兼职导师聘任协议,为学院开展教育教学提供教学资料,组织教学活动并在公司设立西南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
 
绵碚CP诞生的第一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便是“王炸”之二,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两地将深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校企、院企合作,围绕中国科技城、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创新资源,聚焦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在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共用科技创新平台、共享招聘实习资源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促进院校创新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同时,这套“王炸”组合拳中,还包括支持院校交流合作、科研院所合作,打破区域界限,破除制度“藩篱”,加快推进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两地将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重点围绕科研仪器、科技平台、联合攻关、科技人才以及科技企业孵化等实施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协同打造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两地专家:
 
整合资源 协同育人协同创新
 
在《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绵碚”CP组团开展科教优势互补行动,推出科教创新“王炸”。两地如何尽快把行动计划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如何共同打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的“标杆”和“典范”?记者就此采访两地高校专家,为“绵碚”打好“组合拳”建言献策。
 
资源共享 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站在北碚瞭望,在环西南大学约15公里长的地区,画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圈。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圈子内,吸引了一批院士项目、国际项目、高科技产业项目和创投基金落户,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
 
以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为载体的校地合作,把学校和地方的资源都激活起来,双方在深化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多领域进行了合作,并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


 
如何让北碚的环西南大学圈“火”到绵阳?借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的“风”,两地从开展科教优势互补行动上开始“使力”。
 
“北碚区与绵阳市结对,共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南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之间可以建立相关互通机制,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表示,比如在教学资源共享板块,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李旭锋看来,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有很好的科技基础,所以在科研合作方面,两地可以共同申报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两地高校间多交流多对接,推进多元合作。
 
共建共享 合力开展科研攻关
 
而在300公里外的绵阳,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使命。
 
从“绵阳研发”成各类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就能窥见端倪。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在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揽大奖”26项。↑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灿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灿


 
在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灿看来,两地要尽快把政策协同起来、制度衔接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方面建立起共建共享平台。
 
“一方面我们可以同西南大学共建共享创新的平台,共同申请重要的科研的、创新的任务,在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陈永灿表示,两地尽快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平台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共建共享创新团队,解决科学研究的“卡脖子”问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里面的产学研用、合作研发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出相应的贡献。
 
两地发改委主任:
 
完善机制 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出炉”,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绵阳和北碚深入合作的重点工作。两地合作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又将带来哪些发展新机遇?对此,记者采访了两地发改委主任,他们谈及将从交通路网、产业发展、科教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重点突破,推动两地合作走深走实。  绵阳市发改委主任袁明:
 
完善合作机制 推动合作事项落实落细
 
绵阳和北碚有300多公里距离,交通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我们想抓住绵阳和北碚的合作契机,双方共同争取重庆经遂宁到绵阳的交通大通道建设。”袁明表示,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铁路建设能够形成重庆北上西出的大通道,希望通过双方向国家、省、市发改委努力争取,能尽快取得突破进展。
 
“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北碚在科技资源这方面也非常突出。”在袁明看来,两地的科研院所和一些大型的企业,在电子信息、5G、新基建等方面的合作,都有比较广阔的前景。
 
“经过双方协商,已建立一些很好的合作机制,还将进一步完善三个层面的机制。”袁明表示,首先是市区层面,两地党委、政府每年要互访;其次是两地发改部门,根据合作事项进展情况,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使合作内容更广泛;还有两地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制定细化方案,加强交流合作。  北碚区发改委主任李成银:
 
聚焦优势领域 协同发展新兴产业
 
“根据两地的发展需要,两地都要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把我们合作的一些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李成银表示。
 
如何推动两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李成银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领域,支持两地企业加强合作,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仅要加强两地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要加强两地园区之间的深度合作。李成银表示,将着力推动绵阳11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功能区与北碚“三园两城”,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比如支持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功能区与北碚区水土工业园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两地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探索在两地建立“绵阳—北碚”特色产业合作园区,共享中国科技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并探索共建高新产业联盟、产业投资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黄小芹/文 蒲滔/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览网融媒体平台--博览杂志社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inaexponews.com/shenghuo/pinpai/202104/1675.html
上一篇绛州木版年画再现百余年前的中草药方
下一篇 前暴风TV CEO刘耀平被曝加盟小米:入职电视部管理中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61921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zgblw@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