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香池)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深义重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感。在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今天,春节民俗成为我们稳固社会基础、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元旦等,其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人以天文、物候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被人们掌握。
在几千年的积累与传承中,春节早已成为盛大的历史文化传统。但近年来,许多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一带一路文化使者,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浙江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释香池建议,积极创新庙会形式,不断丰富春节文化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多措并举弘扬春节文化,让年味更足。
释香池说现有的春节文化活动既不够丰富,也缺乏足够的创新,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以在文化创新活动上面下功夫,随着国内各地文旅局局长的“神仙打架”,伴随着短视频风口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体验,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方语言,创新处更多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学特色,组织贴切年轻人聚集和交流的文化艺术活动,古诗词、书画展、艺术大会....“要多组织能调动群众参与的活动,把节日气氛充分烘托出来。”释香池说。
“赶庙会”已经成了许多人过年的首选。释香池认为,庙会除了坚持既有的美食体验外,还应举办更多群众活动,“比如广场舞大赛、歌曲舞蹈大赛、书画比赛等,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增强市民群众参与感和体验感。”
时常走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释香池认为现在还需要加强海外中华文化艺术基地的发展,“海外有很多民间艺术团队在教授书法、粤剧等,我们可以和海外民间团体加强合作,搭建交流的平台。”
数字化时代为中国艺术“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国艺术家和机构有了更多机会与全球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使全球化传播成为可能。(完)
释香池,1975年出生,江苏南通人,书法家,一带一路文化使者,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民族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一带一路”十周年特别贡献艺术家,中国横店宝积寺住持。
(释香池出席活动)
(释香池书法作品)
(责任编辑:宋薇薇)